精選文章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新手爸媽必看)如何與你的寶寶更有效的溝通--寶寶手語是你的好選擇

   作者:劉秀美

    2010年,我與外子在台北上NLP高階課程,當時我剛懷孕。在結業那一天,我的NLP啟蒙老師陳威伸老師說我的寶寶是NLP寶寶,鑿壁偷光學NLP。此外,他還給了我一個學習寶寶手語的引子,他說:美國NLP的創始者當阿嬤了,她以寶寶手語的方式與他的孫子溝通,並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他鼓勵我,若我也有興趣,可以去找材料來試試。這些話我一直放在心上,直到懷孕九個月時的某天,看見一篇關於手語的文章,勾起了寶寶手語的印象,於是開始去尋找相關的研究與材料。我從美國網站訂購了寶寶手語的書籍與CD。收到後,我拿來翻閱及學習。

    寶寶手語的起源是增進父母與寶寶的溝通成功率。對父母而言,希望寶寶能不哭不鬧,而這必須家長能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以寶寶而言,關注的是他的需求與情緒是否被看見及暸解。良好的溝通是雙方有共識,對父母及寶寶來說,發出訊息及回應需求就可以是良好的溝通。溝通最重要的地方是去傾聽沒有說出的部分,而溝通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技巧。它就像是學騎腳踏車或打字,如果你願意在此下功夫,你可以改善溝通的品質。

eat
    那麼,寶寶手語有哪些優點呢?

    首先是增加溝通的成功機率,提升寶寶的自尊與自信。許多時候,寶寶哭泣,發脾氣或沮喪等,源於大人們無法理解他所表達的,並在第一時間回饋並解決他的問題。寶寶手語讓寶寶透過手語的表達被看見,大人也能夠較為快速地回應寶寶的需求,因此寶寶手語讓寶寶更少哭鬧,父母輕鬆,家庭氣氛也能夠輕鬆愉快。

    溝通成功另一個層面是寶寶作為一個溝通的主動者,他必須主動趨前且想辦法表達,才能讓父母接受到他想要傳達的內容。而在主動表達上,大腦的迴路是需要發揮一點功能的,這個需求對大腦的發育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而許多父母也是透過寶寶主動表達的過程發覺自己的孩子是如此的聰明。

    此外,寶寶主動溝通的過程也會讓寶寶明白,他的情緒與身體的不舒適,可以透過自己的表達正確傳達給接收者,這也為他將來有意願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及想辦法提高自己正確表達的能力提供了基礎。另外目前寶寶手語的基礎研究顯示,學習寶寶手語的孩子口語語言能力的發展較為突出。使用寶寶手語的孩子比別人早意識到正確的表達是有助於達到他的所欲狀態,因此無論在什麼階段,即便他開始脫離手語,開始發展語言能力,也往往能夠基於他的主動性及趨前性,促使語言能力有較好的進展。

    其次,豐富親子互動內容,讓親子關係更緊密也是寶寶手語很重要的功能。寶寶出生的初期依靠的是肢體語言,包括手語,身體動作,哭聲等,此時很重要的是父母細膩的讀心術去閱讀寶寶的表達。寶寶手語增加了親子溝通工具的選擇,讓親子互動能夠更多元。

    此外,寶寶手語是需要寶寶全身協調性的鍛鍊,從大腦迴路以致身體動作,因此,手語除了協助寶寶發展身體的肢體協調,增加觸覺刺激。寶寶手語也是肢體表達的一部份,特別在不具備語言能力的寶寶身上,肢體的動作就是他與外界溝通的唯一武器。心靈手巧,手的發展相較於肢體而言更為細膩,二隻手十隻手指頭能夠創造出的事物太多了,不斷運用手的變化來提高與父母的溝通,藉以提高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機率,提高孩子的自信與自尊。讓寶寶知道,我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達到。    

clap
    
    自孩子出生我一直專心地陪伴著我的孩子,在過程中也持續地進修NLP,催眠及相關課程。因為生產前已經自學手語,我從寶寶出生起便開始實踐,從吃,喝,睡,尿布濕了等基本生理需求開始。

    對我而言:嬰兒手語是寶寶學會說話前的一種表達工具。重點不在於精確度多少,講究實用有效,特別在於親子互動的樂趣及溝通的成功與否。照顧者也必需很細膩地觀察寶寶的小動作表達。原因在於寶寶的溝通有時是無聲的語言,對一個新手媽媽而言,寶寶翻個身可能會是一個訊號,一個尿布濕了和背部濕了不舒服等訊號,我回顧照顧寶寶的這一年期間,自己因為用心觀察並回應孩子,自覺觀察力敏銳度大幅提高。

    接下來的部分是我自寶寶出生起的實施紀錄。

a. 寶寶運用手語的好處:
1. 提高了我們溝通的成功率:我們的反應跟他的預期相符;
2. 提高寶寶自尊:寶寶相信他有能力可以溝通,看他得意的樣子;
3. 寶寶更願意比手畫腳,提高了肢體及手指的靈活度;
4. 求知慾變強:有溝通成功的經驗後,更願意且期待看書及DVD。
5. 提早寶寶的內化能力:每一次的溝通成功,讓他逐漸理解,於是外部接收的動作會讓他提早進行心智及肢體的內化。

b. 看見(或聽到)-知道-表達出來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在寶寶還未滿1歲時,教他的手語很少立即反應,但寶寶常常會在生活情境中表達出來,因此父母應佈置豐富的生活環境,讓Baby signs自然的表現。

c. 手語表達具有寶寶間的個別差異,如我家寶寶對於會動的東西特別喜歡,因此同樣是表達狗、貓、鳥的手語,他看到真正會動的動物興奮程度及願意比畫的意願遠高於不會動的玩偶。另外寶寶在比手畫腳上有一個現象,他會用嘴巴發出的音就不太喜歡比動作,喜歡直接說出來。

d. 寶寶有一個玩具是長頸鹿,在他看到手語DVD出現長頸鹿時,馬上高興地跟著做長頸鹿的手語動作(手往上伸似長頸鹿的脖子)。此外聽見Giraffe的音時也會做相同的動作。有一次他聽見CD裡傳出Giraffe的聲音,自己慢慢地將手舉起來,之後慢慢轉向我,我馬上對他說,寶寶好棒哦!寶寶那種被理解的會心微笑讓人難忘。

e. 寶寶的手語語彙學習多半是他學會動作的延伸,且大都是六個月後開始訓練生活能力的動作為基礎。例如從喊“有”的抬起整隻手開始,例如tree、star、giraffe、hat。而洗手的搓手動作則是拍手動作的延伸。

f. 從用手語跟寶寶溝通發現:寶寶有強烈的溝通慾望,他想傳達他的思想給我們,且也有求知慾,自從他開始了解手語可以傳達訊息給爸爸媽媽後,只要媽媽拿Baby signs的書及dvd時他都聚精會神且搶著看。

g. 成功溝通的回饋:寶寶會顯露出得意的微笑,仿佛在告訴我們:「我就知道你們懂我的,哈哈」。
    

















註:本表格僅紀錄一歲前的發展,因為孩子在一歲後語言快速發展,手語的需求度就降低了。

     
bird

     一般而言,寶寶手語的適用期間是六個月到三歲,隨著每個寶寶的家庭環境及語言發展速度而有所差異。以我自身實踐的經驗,我們在一歲以後就隨著寶寶的語言迅速發展而減少使用,雖然他偶爾還是會比劃比劃,但使用機會不如一歲前。 

    至今我的孩子已經六歲,雖然我們已經很少使用手語溝通,但到目前為止,我仍然非常重視與孩子非語言的溝通,因為無聲的語言有時比說出來的話更有力量。例如孩子教我在學校學校的新事物,當我無法記憶時,我會請他以肢體動作來暗示我。偶爾,我們也進行身體寫字和表達的遊戲,用語言以外的方法來與彼此溝通。寶寶手語作為一種暫時性的溝通工具,使用時間雖短,但提升了父母與寶寶無法以精準口語表達時的溝通成功率,也為親子關係的信任度奠定基礎。

    在我親身實踐寶寶手語的過程中,看見幾種態度的家長:一種把寶寶手語與是為暫時的溝通手段與媒介;一種則堅持要教會寶寶正確的手語,因此十分講究手語的版本,拒絕不標準的手語動作;還有一類的家長希望寶寶學習手語過程,能讓他們藉此多掌握一種語言。不同的家庭環境形成對寶寶手語的不同態度,每一種態度的出發點都是立意良好的,而相同的是寶寶手語對多數新生兒家庭有助益。      


    目前我定期在許多院所分享寶寶手語的優點及重點實施辦法,協助家長可以在懷孕時做好準備,以前期的練習輔助自己與新生兒的溝通。從我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肯定:只要父母有意願,寶寶手語簡單易懂,適用於每個家庭。


tree

電風扇



影片為孩子展示魚及貓的手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